學名
Channa asiatica  
發音 
Channa asiatica七星鱧
by: 張廖年鴻
命名者 (Linnaeus, 1758) 棲息深度 0 - 10公尺
中文名 七星鱧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鱧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487 Chann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月鱧 
最大體長 25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鮕鮘、月鱧 
世界分布 臺灣、中國   台灣分布 北部、中部 
棲息環境 純淡水  模式種產地
亞洲 
同種異名 Channa formosana, Channa ocellata, Channa sinensis, Gymnotus asiaticu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台灣淡水及河口魚圖鑑(周及高,2011)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ASIZP0054364 ASIZP0072962 ASIZP0072963 ASIZP0072964 ASIZP0074005 ASIZP0074205 ASIZP0805587 ASIZP0805588 ASIZP0805589 ASIZP0915587 ASIZP0915588 ASIZP0915589 FRIP00216 NMMBP04147 NMMBP04149 NMMBP04186 NMMBP05713 NMMSTP00726 NMNSF00003 NMNSF00066 NTHUB00621 NTMP0239 NTMP0605 NTMP0663 NTMP0775 NTOUP200910-127 NTUM00602 NTUM00605 NTUM06480 SIO69-375 SU18295 SU18296 SU18297 SU18300 SU23014 SU69818 SU7132Holotype ...列出全部56筆... 
英文俗名 Small snakehead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LC    VU 2017淡水魚紅皮書:VU
形態特徵

體直長而呈棒狀,尾部側扁。頭部寬扁,頭頂平。口大而開於吻端,下頜略突出,口斜裂至眼睛後緣直下方;上下頜均有銳利之牙齒。前鼻孔成管狀,向前伸達上唇。全身均被中型圓鱗,頭頂鱗片特大,頗似蛇頭;側線完全。背鰭和臀鰭發達;缺腹鰭;尾鰭後緣圓形。體呈綠褐色或暗黑色,腹部灰白; 眼後方具2條黑色縱帶,一直延伸至鰓蓋;體側有8-9條「<」字形黑色橫帶,尖端向前。尾鰭基底有一個明顯的黑色眼斑。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淡水河流、湖泊或沼澤中。肉食性魚類,是水中的小霸王,專門吃魚、蝦和其他小動物。生活水域通常不會深過10公尺。具特別的呼吸器,叫做上鰓器,可以直接浮上水面呼吸空氣,因此無論在溪流中或是混濁的沼澤缺氧水域都可生活。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廣及中國大陸、越南北部及臺灣等。臺灣分布於宜蘭、臺北以及臺南以北的河流、湖泊中,以北部較為常見。 

漁業利用

在傳統上屬於可食用的原生淡水魚類,但近年來已少作為食用用途,在傳統上也是手術後進補的食補材料。野生的七星鱧在棲地被破壞及外來種的競爭下,已經日趨罕見。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